早餐配《欢乐又满屋》、午休追《毒枭》…在Netflix数据下你的行为无所遁形!
首来源:Netflix
Netflix手中握有关於人们搜寻什麽、喜欢什麽、对什麽按了赞、在哪里看、在哪里停下来、什麽东西看了两遍等行为偏好的庞大资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一窥那曾是难以理解的品味领域。
image source:Netflix
「我们面对越来越多的事物,要我们决定是否喜欢,或希望我们能喜欢。」使用过Netflix平台的人肯定很少注意到,画面右上角有搜寻功能,因为每次打开页面Netflix都会主动推荐40到50个新的影片选项供阅听众观赏。当然,这些影片都不是随意推荐的,他可是根据为你观赏过某些影集而推荐相似的给你,或者藉由你的浏览与观看行为,计算出你可能会喜欢什麽类型的影片。
「用地理位置、年龄、性别推测消费者品味早已过时!」-Netflix, Todd Yellin
为何Netflix能推荐给你适合的影视内容呢?主要原因在於Netflix一直以来都在建构其演算机制,此机制主要是根据用户的观影习惯而贴上不同的标签,例如「一天内拚完20集影集」、「观看时间长度」、「哪些影片的海报吸引你点选」、「观影中的暂停时间」、「播放记录」、「只看十分钟就退出选单」,甚至是「有强大女性角色」、「适合浪漫主义者观看」等多达10万个各式各样的小标签。
除此之外,每次观看完都会要求阅听众针对此部影片进行评分,这些热切的评分者也希望Netflix真的知道他们喜欢看什麽或希望如何看。再加上你可能也不断参与Netflix对偏好所进行一连串「A/B testing」的庞大实验,并根据众多小标签与回归模型,向用户推荐他们应该会愿意观看的节目。
「75%的影片浏览都来自Netflix的推荐结果,而非搜寻。」
Netflix的原创内容副总裁Cindy Holland指出:「人们围绕着电视节目表打转的娱乐生活已过去,现今的娱乐选择权已交还给阅听众,进而展现出五花八门的观影行为模式」。再加上Netflix凭藉强大的内容资源,不仅在美国市场取得不错的市场成绩,在海外市场也拥有傲人的表现。
在这个选择多到让人眼花撩乱的时代,我们常常也不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麽。Netflix於是从各国阅听众在2017年的收视习惯中,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周六晚上的收视率高过其他媒体。虽然阅听众在一周的大部分晚上都在观看主流媒体(NBC、ABC),但周六晚上则会纷纷转移到Netflix中(26%收视率),这也是一周里收视率最高的时刻。
阅听众似乎喜欢藉由「喜剧类」影视搭配早餐,进而补充一天的能量。从收视数据来看,早上6点选择收看喜剧节目的阅听众,较其他时段多出34%,如《马男波杰克》(BoJack Horseman)、《欢乐又满屋》(Fuller House)、《贞爱好孕到》(Jane the Virgin)等。似乎,藉由浪漫喜剧节目的观赏,能让人更轻松且愉快的心情来面对新的一天。
image source:Netflix
「戏剧类」节目是过半阅听众在午休时的首选。全球近半数(47%)阅听众都选择在中午时间看戏剧类节目,如大胆探索蕾丝边感情关系的《劲爆女子监狱》(Orange Is the New Black)、描述毒枭与缉毒局局探员故事的《毒枭》(Narcos)、改编自侦探小说的《新世纪福尔摩斯》(Sherlock),观赏比例较其他时段高出5%,其中巴西听众更高出25%。
image source:Netflix
印度流行「行动追剧」。印度阅听众在早上9点追剧比例较其他国家多出82%,类似模式也出现在下午5点後的返家通勤时段。可见,这群上班族喜欢选择以政治为题材的《纸牌屋》(House of Cards)或法律为主轴的《金装律师》(Suits)一起卡在车阵中。
image source:Netflix
「惊悚类」虽是晚间节目首选,「喜剧类」仍是最佳床伴。大家虽然常在晚间收看犯罪故事类的《绝命毒师》(Breaking Bad)或科幻恐怖类的《怪奇物语》(Stranger Things)等影集(在晚间9点时较其他时段多出27%)。但在上床时间为了避免过於刺激而无法安然入眠,因此会点开《打不倒的金咪》(Unbreakable Kimmy Schmidt)或如《戴夫・查普尔:喜剧特辑》(Dave Chappelle)等脱口秀节目,让自己心情能得已缓和。
从以上的资料我们就可大概了解,不同文化与生活习惯所带来的追剧效应大为不同,Netflix藉由多维度的资料挖掘与分析,进而推衍出精准的推荐机制,不但能让阅听众更轻易的观看喜欢的节目,也能作为购买与制作新内容的参考依据。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能持续拓展订阅用户,并让用户能不断黏着於Netflix平台中。
全球时事变化莫测,火速追踪大数聚FB,给你不一样的角度观点
追踪大数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