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奇异点 10 年内会到来!企业主、工作者准备接招,比起学写程式更该准备的是?
根据 TechOrange《2022 云端 AI 应用大调查》分析报告指出,目前企业重点 IT 预算,多优先投入发展 AI 与机器学习应用,以优化公司产品、营运面向,或进行战略预测分析。且据蜂行资本公布的《2022台湾企业 AI 趋势报告》显示,如今超过 48% 国内企业已将导入 AI 技术,成功落地应用,实现商业价值。
当各大企业如火如荼地导入 AI 应用,环顾同业、对手,还没跟上的企业该如何应对?本集《全新一周》邀请到 MoBagel 行动贝果创办人暨执行长锺哲民来替大家解析,企业主、个人工作者该如何抓准这波 AI 浪潮。
很多还没导入 AI 、还在旁观的企业都会想问, AI 浪潮是否为真?未来的商业世界、工作环境真的无所不用 AI 吗?锺哲民认为,未来 10 年内, AI 将全方面介入各种产业,不管是国防、医疗、零售与制造,且商品研发、行销和业务开发等工作内容,也都会需要用到 AI 。
AI 奇点到来前,还需更蓬勃的架构环境
「以後就是开口叫 AI 帮你做事。」像 IT 部门只要下指令, AI 就会自动写程式;财务部只要开口, AI 就会帮忙算帐、稽核;业务部门找 AI ,就能拿到本月销售报表、成交转换率分析。但锺哲民指出,能酝酿这种自动、全能 AI 的科技奇异点(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尚未到来,原因构成通用型 AI 的环境还未成熟。
锺哲民解释,开口就能帮忙做事的 AI ,背後会需要好几个不同的 AI 程式相互合作,像一开始要有语音辨识的 AI 接收指令,之後还要有好几个能写程式、分析的 AI 互相对话,好执行任务、实现需求。「而这一连串 AI 的集合需要更成熟、蓬勃的架构与环境。」
像过去智慧型手机是 Apple 第一个做的,但现在智慧型手机百家争鸣,便是奇异点出现後的常态。锺哲民指出,现在各式 AI 慢慢累积、串连,不久後奇异点就会出现。只是现在处理单一功能型的 AI 数量、种类还不够多,所以通用型 AI 还没出现。「当 AI 累积够多後,就可能出现一个通用型 AI 去管理、运用所有 AI 。」
未来驾驭 AI,有想法、有点子胜过会写程式
而单一功能型的 AI 数量不够,原因是现在 AI 还有太多技术门槛,没有写程式码或统计学知识相关基础,较难实现运用。「但这些门槛也在逐步下降,像 MoBagel 在做的事,就是让更多人以更轻松的方式学会 AI 、提升竞争力。」锺哲民分享,去年 MoBagel 与更多学校机构扩大合作,提供学生、老师许多能简易上手的 AI 工具。
许多学生利用这些 AI 工具参加商业竞赛夺得冠亚军,且 MoBagel 也观察到,有越来越多得奖者不是资工背景,而是一般商管学院学生。「证明只要技术门槛下降,有想法就能驾驭 AI ,没什麽领域背景是学不会的。」锺哲民认为,未来 AI 工具就像现在的笔电、平板,将成为大家的日常工作工具。不会有人再问你会不会 AI ,就像现在不会有人问你会不会用电脑一样。「预设你就是要会。」
企业懂不懂得利用 AI,未来 3 年见真章
MoBagel 在过去两年也观察到许多大公司在疫情期间受冲击,不得不加速 AI 导入,调整体质。先前一间运送疫苗与医疗耗材的国际厂商,就利用 MoBagel 的 AI 服务与工具解决疫情货运塞港的问题。
「一个半月内, AI 系统就帮客户把 6 万多种医疗耗材商品,精准分派运送路线、调度载货量能,9 成都能准时抵达。」锺哲民认为,大公司透过导入 AI 减少错误率的步伐快,同业间竞争也更激烈,「企业有做没做,3年後就看得出差别。」
但锺哲民也提醒,导入 AI 过程中,员工难免有抗拒,会觉得自己是不是要被取代,感到威胁也是很自然的。像过去有美国医疗公司,耗资数亿设计出顶尖 AI 程式,来协助医疗手术,最後却遭医生拒用,钜额研发费用付诸流水。「他们会觉得你设计一个很强的 AI 来做他的工作,那他多年的专业不是白费了?」
要解决这点,关键是让工作者也加入、主导 AI 设计的流程。锺哲民认为,要让工作者知道这是他们自己打造、专属的 AI 工具,「强调 AI 赋能的概念,不是让他们觉得是 IT 部门或资讯厂商硬是分派的 AI 工具。」且很多 AI 的设计细节需要 Domain 知识,只有本人才能知道 AI 如何最有效率的帮助到自己。
重磅讲者现身 2023 AIoT 智慧制造生态系论坛:
📍 全球排名第一 EDA 大厂 新思科技
📍 国际顶尖管理顾问公司 BCG 波士顿
📍 亚太区前十强云端人资服务 MAYO 鼎恒数位科技
10/5 参加论坛,解密完整 AI 自动化技术!